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冬棗果實第二速長期和上色增糖的重要時期,管理重點是增加樹體營養和保葉促果。目的是促棗膨大、增糖上色。主要技術要領:
一、肥水管理
1、土壤追肥和葉面噴肥:8月下旬,棗果發育將進入第二速長期,要消耗較多的營養物質。一是要進行土壤追施多元素肥雙綠綠色肥料;二是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,每隔10-15天噴施一次0.3%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等,以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,提高產量,增進品質。
2、澆水。采摘上市前一個月內保持土壤濕度,若天氣干旱,土壤含水量不夠,可采前30天左右進行小水淺灌或隔畦淺灌,以防裂果。但接近成熟要適當控水,以利于著色。澆后及時進行松土保墑,增加土壤透氣性,以利于根系吸收養分。。
二、樹體管理
1、夏剪:繼續疏除萌蘗,控制棗吊邊心生長,軟化新生棗頭,促其健壯生長。
2、固定樹體,防風折枝。
三、病蟲防治
1、冬棗黑斑病(斑點病):是一種危害果實的重要病害。發病癥狀為:幼果期果實豆粒大小時果面出現針狀大小的淺色至白色突起,一、兩天后,形成褐色至黑色斑點。發病規律:謝花后5—7天部分幼果潛帶病原菌,謝花后20—30天左右即幼果膨大后進入侵染盛期,開始出現病果,7—8月份達高峰期。
2、炭疽病:是一種危害果實的重要病害。果實染病后,果肩部初變淡褐色,進而出現水漬狀斑點,逐漸擴大為不規則黃褐色斑塊,中間產生圓形凹陷,病斑擴大連片后呈紅褐色,常造成大量爛果、落果。該病在7—8月份黑斑病侵染發病后相繼發生,果實達成熟至采收期發病率最高。
3、細菌性瘡痂病 該病棗吊發病癥狀為:棗吊出現一條狀裂口。葉片發病癥狀為:淺褐色病變組織順葉脈延伸,隨病菌蔓延,葉脈壞死,葉面漸漸干枯,形成“緣枯”,葉片大量脫落,所以又稱為“緣枯病”。此病往年發病較少,較輕,但今年發病早且發病重,要及時防治。
4、紅蜘蛛 又稱朱砂葉螨,成若螨集中葉片吸取汁液,初期葉呈失綠的小斑點,逐漸擴大成片,嚴重時葉枯黃脫落,影響樹勢和產量,高溫干旱的7—8月是朱砂葉螨為害高峰期。
5、食心蟲 棗農稱為“棗蛆”,8月中旬為第二代蛀果盛期。
專家推薦用藥:8月份主防棗黑斑病、炭疽病、棗銹病、瘡痂病、縮果病、紅蜘蛛、兼防焦葉病和食心蟲。
1、棗黑斑病、炭疽病:生物殺菌劑防治黑斑病效果明顯高于化學藥劑。首推25%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,但要在未發病以前噴施預防效果很好,發生初期可選用3%多氧霉素1000倍或20%苯醚甲環唑5000—6000倍或40%氟硅唑8000倍+20%農用鏈霉素3000倍防治。
2、紅蜘蛛、食心蟲 噴2.8%阿維菌素6000—8000倍或15%噠螨靈1500倍防治紅蜘蛛,選用90%滅多威5000—8000倍+2.5%高效氟氯氰菊酯1000-1500倍防治食心蟲和綠盲蝽。